1858年
Phantastes這本書於1858年在倫敦出版。清咸豐八年,太平天國八年。這年發生了這些事:
- 中俄「璦琿條約」
- 中俄「天津條約」
- 中美「天津條約」
- 中英「天津條約」,清政府将台湾的淡水 、基隆安平、打狗(今日之高雄)均于1864年陆续开放,并且允许宣教士来台传播基督教。
- 印度被英國滅亡。
- 法國侵略越南。
Phantastes原是柏拉圖的一本書的書名。對於柏拉圖而言,物質存在是虛幻的,僅僅是對更深層神性的反映。因此,真正的知識是通過清晰的思想而不是即將發生的能力而出現的。與他的老師柏拉圖不同,亞里斯多德以經驗觀察的形式將這個理由應用于自然。在柏拉圖將超越思想作為知識基礎的直接直覺的地方,亞里斯多德現在放置了經驗主義和邏輯。
作者麥當納(George MacDonald)用這個書名再加上A Faerie Romance,這不是一本單純的虛幻的愛情小說,反而更像是一種探討現實與永恆的界線,或者是說,藉著小說探索心靈中的那個更真實的世界。尤其是在1848年歐洲各國經歷了一連串的大革命,伴隨著工業革命帶來的新的社會問題;帝國主義的崛起,歐洲各國積極向海外發展。科技進步使國力超越了東方的先進文明,讓理性與經驗主義在人心中的勝利更進一步,歐洲人漸漸認為現實之外的永恆世界和自己毫不相甘。18世紀的浪漫主義運動就是反對藝術、文學、宗教等逐漸受人為的理性化,失去了活力與情感。他們強調回歸民間純樸、自然、傳統,浪漫主義小說家,他們認為沒有真誠、感動,就不可能是真實的。於是重新尋找中世紀的英雄傳說、鄉野奇談、騎士精神、宗教熱忱,也有些人發掘自己民族的神話故事、崇尚自返樸歸真的野性呼喚。我們可以說拿破崙就是一位浪漫主義的政治家,他成為那時代的傳奇英雄,也得到浪漫派音樂家貝多芬的推崇。
在神學家中,浪漫主義者繞過信義宗正統派、加爾文派、重新找尋神學老祖宗的靈感:奧古斯丁、伯納、方濟各、沙漠教父等等,他們都是柏拉圖主義的基督教神學家。柏拉圖認為認識並通往永恆的世界的關鍵就在於logos,而基督教神學家則是將這個logos等同於神的話,並且認為神的話就是通往永恆的屬靈世界的魔法。在那個時代的浪漫主義者相信屬靈的世界統治著我們在現實中的一言一行,厭煩了理性主義主導的教條化信仰,浪漫主義者神學家或哲學家並開始對宗教產生了新的興趣,並發展出新的神學思想,最著名的屬士萊馬赫(Schleiermacher)。從這個結果來看,古代教父們藉由柏拉圖的思想,讓基督教的以保存下來,並在歐洲發展成為教義完整、擁有豐富哲理的普世宗教;在啟蒙時代後基督宗教世俗化以後,基督教反過來保存了柏拉圖的思想。
話說回來,愛當納毫不隱藏他自己受到浪漫主義的影響,在這本小說裡,主人公的名字Anodos就是受到18世紀德國浪漫主義哲學家諾瓦利斯(Novalis)的啟發。這位29歲就因為肺炎英年早逝的基督教神祕主義者,提出「魔法唯心論」(Magic idealism)來反對康德的主張,康德認為人無法獲得「超驗」的任何事物或是知識,提出「先驗維新主義(Transcendental idealism)。諾瓦利斯的思想源自於反對當時的基督徒聖俗分離的宗教生活,他的「魔法」(Magic)指的是運用恩賜行使神奇的工作,讓人能夠明白屬靈的知識或受到感動。他以創作小說、詩、寫作詩歌來實踐他的理念,有些他創作的詩歌被收錄在信義宗的詩歌本中。身為粉絲的麥當納在1897年翻譯並出版了他的詩集Hymn to the Night。在Phantastes中的每一章開頭,都會引用一些句子,而諾瓦利斯詩就是他常引用的內容,可見這本小說受到諾瓦利斯的影響很深。更多有關諾瓦利斯的介紹,可參考這篇:諾瓦利斯:將世界浪漫化,早逝的藍花詩人。
儘管如此,麥當納的神學觀點以我們現在的標準來看,卻是十足傳統的。他出版許多神學論文,其中最著名的神學著作Unspoken Sermons是總共三卷的講道集,也是CS Lewis 最常引用的書。他的講道集讀起來不像今天的福音派教會的講道。我們聽了許多聖經背景、字詞研究和分析、然後例證、最後應用的講道,但是就是不談清楚罪和聽眾的密切關係。他的講道比較像路德,仔細思考人的罪和困境,並且談到基督救贖的必要。他最常提到要「像小孩」(be childlike),主張基督讓我們的心成為純真的小孩,也是我們得救贖進天國的唯一條件。除了耶穌的教導以外,他如此強調「像小孩」確實是受到浪漫主義提倡反璞歸真的影響。
故事
主人公是一個「21歲」的男孩,自己的房間遇到女精靈,他知道自己是繼承他父親的權利能夠進入仙境(Fairy Land),女精靈讓他看到仙境的樣貌時他睡著了。
隔天醒來他發現自己的房間變成了森林,很快他知道這就是仙境。
他開始漫無目的地往森林走去,他來到了一個小屋,住著一對母女,從這對母子口中,他知道了可怕的「梣樹精」想要尋索他的性命,這對母女警告他,梣樹精非常邪惡,而且法力強大,他們看到它往森林的西方走。於是他出發往反方向,沿著小溪往森林的東方走。在森林中他見識了許多花仙子,還有許多奇幻的景象。
但是沒想到,他被梣樹精盯上了,並且差點抓到他。
他逃過了可怕的梣樹精,受到山毛櫸樹精的保護和安慰。山毛櫸樹精抱著他像個小孩,用自己的枝葉綁在他的身上,能夠保護他不受梣樹精的傷害。
Anodos繼續他的旅程,在一個古墓中,他發現了一個石棺中睡著一個美麗的大理石人像,他愛上了這個完美的雕像,於是對她唱歌,她就醒來了,可惜她醒來後就跑掉了。Anodos追上去,終於找到這個美麗的女子。
Anodos向他表達愛意,這女人好像接受,但是又神情怪異,後來這女人引導他來到一個舒適的洞穴,趁他睡著的時候,把他身上的樹枝解開,隔天早上,他發現自己被出賣了,因為可怕的梣樹精在洞口正要伸手抓他,原這女人是梣樹精的女傭。他被嚇到失去反抗的意志正要就逮的時候,外面傳來響聲吸引了梣樹。
原來騎士珀西瓦里(Percival)爵士來救他(珀西瓦里是亞瑟王傳說中的圓桌武士),其實Anodos剛出發沒多久就遇到這位高貴的武士,甚至珀西瓦里曾警告他不要太信任女人,因為他自己就是因為信任一個女人而身敗名裂。Anodos被自己所愛的女人傷害,他怨恨自己卻不怨恨這美女,仍然愛著她,他懷著感傷的眼光繼續探索這個奇幻的世界,憂鬱讓他失去天真的情懷,但是他需要繼續他的旅程...在這過程中,他在一個女妖巫那裏遇見自己邪惡的影子,從此邪惡的陰影與他形影不離,一直到旅程的最後都困擾著他。
他來到了一個大宮殿,有許多的廳堂、其中有一間掛著他的名牌,還有一個大浴池,能通往大海。他住在那宮殿很長一段時間,在其中遊蕩,他在大圖書館裡閱讀許多書籍,包括一個關於Cosmo von Wehrstahl of Prague的故事,故事描寫一個青年Cosmos為了釋放一個魔鏡中的女人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宮殿中有許多雕像,總是在他不注意的時候跳舞,其中他發現他夢裡的大理石美女也在那裏,他又對她唱歌,於是她又活起來,接著又逃跑了,Anodos一直追,來到一個地底世界,住著許多怪異的地精(gnome),他們嘲笑他,說他配不上大理石美女。
解析
這本小說所講的奇幻故事並不適合小朋友,書本一開頭作者就說這是一本寫給內心仍有童心的成年人的愛情故事。和一般愛情小說不同的是,主人公只不過是單戀,或者只不過是愛著自己心中理想的美女,而不是一個真正的女人。故事描寫一個年輕人在仙境中追求的情慾,儘管他自己情不自禁,而且表現出對愛與美的純真信仰。但是在經過一連串的冒險,挫折、自我的發現、邪惡與憂傷的經歷,讓Anodos認識了自己。也在經歷的許多人物身上,看到他們為了榮譽、心愛的人、家族、表現出的勇氣與更高的美德與價值,以及邪惡的真實與勢力龐大。後來他成為珀西瓦里騎士的隨從,放棄了自己的不切實際和膚淺的理想,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結局後半精彩的劇情在此不透露,但需要談到最後Anodos死了。死後,他離開仙境回到現實世界,但是他已不是原來那個21歲的小男孩。整個故事表現出,一個人在冒險當中持續放下自我,但是也更趨向真正的自我,而真正擺脫一切虛妄的方式,盡然就是死亡。
特別推薦這本書的原因,不是因為故事精彩,而是因為它的深度。有一篇書評說這是一本探討死亡的小說,我並不認同。我的看法是,這本書探討一個屬靈生命「重生」的故事。因為主人公是在奇幻仙境中死去,並且死後他的靈魂得到昇華,然後回到凡間。這個情節可以回顧一開始介紹到作者受到浪漫主義神學的影響。在這作品中,他嘗試利用小說,帶領讀者進入到奇幻的仙境,刺激讀者心靈層面的器官,也可以說他透過「想像力」,談基督教的「重生」的觀念。Anodos象徵著我們屬靈的生命,他的冒險就像我們的屬靈經歷,像個21歲的小嬰孩,剛開始對屬靈世界充滿好奇,用現實經驗來認識她。屬靈的世界有邪惡與善良,就像現實的世界經驗一樣。但是我們卻發現在屬靈的世界中,最可怕的邪惡不是傳說中的可怕魔鬼(梣樹精),反而是自己的影子。自己內在的邪惡(原罪)成為揮之不去的困擾,這個困擾有時候很強烈,有時候在快樂的時光中好像又顯得不存在。但是他一直在那裏,在大太陽光底下(基督的真光),更是把自己的影子反映得一清二楚。
不像廣為人知的經典小說的作者,這故事情節完全沒有談到神的觀念,也沒有談到罪與罰的道德勸說,像是托爾斯泰、杜斯妥也夫斯基,或是像是狄更斯、雨果這些偉大的小說家。他們從人道關懷探討道德問題,反映了西方的傳統。西方思想受到古希臘文化的影響,總覺得人生在世,需要追求更高的境界。在西臘神話故事中,就透露出作者對人類短暫的人生,最好的結局是能夠完成值得榮耀的壯舉,無論是得到更高的智慧、更大的財富、更高等的權勢、甚至得到最美的女人、喝到最高級的酒。相對於此,基督教的人生觀,則被類比為一種在世的旅程。而這旅程的道路不是隨心所欲,而是上帝預備好的。麥當納的幾本奇幻小說,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也就是在故事鋪陳中,會強調出那條道路;或者主人公總是被各種方式引導,而繼續朝著特定的命運前行。在這道路上,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事物,這就好比經典的基督教小說【天路歷程】。Phantastes有別於經典的基督教小說,以反映社會道德問題為敘事的文脈,仍然脫離不了現實問題。我覺得這一個差異,不只在19世紀,在今天也是很可貴的。它是一本企圖用奇幻的故事,談到人生真正重要的問題,也就是個人深刻的屬靈困境。它反映一個人被所相信的理想、理念、各種唯心論所綑綁。從Anodos的冒險故事來看,這一切崇高的理想,只不過是呈現出自己的慾望,參雜了揮之不去的邪惡成分。這一切理想主義或是唯心論(idealism)在現實的世界中,就是在19世紀跑出來的那些種族主義、帝國主義、自由主義、國家主義、共產主義。這些「意識形態」成為一種世俗的宗教情懷,在不同的族群中受到崇拜和發生衝突。最終在20世紀帶來人類史上最大的災難,二次世界大戰。戰後一直到21世紀的今天,人類的屬靈困境仍然沒有找到解藥,大家還在尋找答案。麥當納就像每一個傳統的基督教傳道人,成為時代的先知,說出人類的困境是人類自己的罪。同時也道出真實的解決方案:重生。基督教的傳道人傳悔改和福音,不把希望寄託在任何受人們歡迎的理想主義或是科技。
影響
他的許多著作隨著時間流逝而乏人問津,只剩下短篇童話故事The Fairy and the Goblin (1872) 、 The Fairy and Curdie (1883) 還有繼續出版和被閱讀。但是許多20世紀的作家讀到這本Phantastes,都表示自己受到了麥當納的啟發,影響最直接的就是魯益士(C.S. Lewis),他認為麥當納的作品是「大師級」的「神作」(holy writing)。
The quality which had enchanted me in his imaginative works turned out to be the quality of the real universe, the divi ne, magical, terrifying, and ecstatic reality in which we all live. . . . What I learned to love in Phantastes was goodness.
魯益士說他讀完了Phantastes,才完成了內心的洗禮。麥當納的作品施洗(baptize)他內心無神論的想像。麥當納甚至在魯益斯的小說The Great Divorce中現身,成為主人公的天國嚮導。
對這位大師的崇拜,魯益士編輯並出版了一本麥當納365篇短文,每日靈修的讀本。毫不保留自己對他的崇敬,並說大師的教誨引導他的一生。他說自己寫的書,沒有一本不引用麥當納的話。
麥當納的奇幻創作影響了一些著名的作家,包括G.K. Chesterton,J.R.R. Tolkien,Madeleine L'Engle和一些同時期的作家。除了魔戒的作者Tolkien,大多我們在台灣不太熟悉。麥當納被推崇為奇幻小說界的宗師,因為他的作品成為一個典範,藉由奇幻仙境反映出讀者複雜的心靈世界,不按照常規常常地運作。內容包括許多嚴肅的議題:切身的利益、信仰、白日夢、情慾,這些想法毫無章法地彼此交織成我們的內心世界。如果透過童心去面對,就會發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就像一個刺激的奇幻仙境。我自己許多年以前在讀了他的一些短篇小說(The Day Boy and The Night Girl,The Golden Key)以後,仿效他寫了一些小品抒發自己的童貞情懷。
結語
麥當納最終歸入聖公會,但是他的信仰仍不限於禮儀和教義,他說:
上帝像個煉金術師,他把水變成酒,把平凡的東西變成通往永恆的奧秘,每頓飯變成聖餐,死亡變成出口。
0 意見:
張貼留言